您現在的位置::首頁 > 資訊管理 > 行業要聞 > 事件聚焦
近日,有媒體關注到新能源車質保條款存在“隱匿要求”的問題。對于目前車企推出的8年或15萬公里質保、“終身質保”等條款進行詳細了解后發現,在這些質保條款背后都有著非常細致的免責條款,而這些條款往往會讓消費者稍不注意就“違反要求”。
報道顯示,近期有車主維權稱,自己無意中在所購買的新能源車保修手冊上發現一個“不引人注意”的免責條款。根據條款內容,廠商對消費者*車輛三電系統享受終身質保,但在保修手冊里詳細列出了多條“非保修范圍”,其中一條為“車輛使用過程中電池放電量高于電池額定電量80%”。“這意味著我們不能讓車的剩余電量降到20%以下?”
該車主查詢自己的車輛App發現自己已經在不經意間違反了這條規定。“我的車續航里程是400公里左右,也就是說不能開到剩余續航里程80公里以下,這要求有點苛刻了,而且這相當于車輛續航直接少了80公里啊!”該車主表示。
值得欣慰的是,在聯系4S店向廠家反饋后,廠商表示明年會為車主發放更新后的保修手冊,內容將進行調整。
另外,也有車主反饋稱,自己在購買某新能源車后才了解到,“電池終身質保”是有附加條件的,這項權益只針對首任車主,如果轉賣的話,第二任車主是不能享受“電池免費終身質保”的。該車主稱,自己認真翻看保修手冊后發現更多“附加細則”,比如“未按用戶手冊在保養期限內到授權服務店進行保養、維修保養未使用原廠純正備件、事故維修未到比亞迪授權服務店進行維修等情況,都不能再享受終身質保。”此外,保修手冊里還要求“車輛任意連續12個月行駛里程過3萬公里”不能享受終身質保。這也引發了不少車主的吐槽,“自己買的車,每年還得算著公里數開么?”
調查發現,上述情況并非個例。不少車企在質保條款中都設置了非常詳細的細則要求,除了對保養、維修、車輛用途等條件的限制之外,對三電系統方面也有詳細要求。此外,甚至還有個別條款要求車輛不能長久靜止停放。
另外,報道稱,對于電池質保的要求,也容易存在爭議的地方。比如,不少消費者認為如果質保期內電池出現了嚴重衰減問題,廠商會為自己更換新電池。但據車企內部人士稱,電池是否衰減到了需要質保的程度,廠商要*行評估,一般的評估標準為電池充滿電的電量要低于額定電量的80%才算納入質保范圍。一些車企的保修手冊里也強調了,電池的正常衰減是不納入質保的。
并且,即便符合了質保條件,也不一定會直接進行換新。車企一般會選擇將電池拆開進行維修或部分部件更換,從而讓電池達到不低于額定電量80%的要求。當然,車企對于質保條款的詳細要求在應用方面也可以理解,畢竟在實際應用中出現問題的情況往往比較負責,除了技術可以定義的部分之外,還有很多環境因素或其他因素的影響。但是在這些要求背后,應該更多的保護好車主在用車方面的合理性需求,比如限定行駛公里數、使用中電池放電量不得高于電池額定電量80%等等,就比較令人難以接受了。另外,盡管車企有其對爭議的考量,但是對于質保的關鍵性條款,還是建議對消費者起到提醒、告知的義務,避免出現問題時引起更大的爭議。
*,也提醒廣大車主,在購車時對質保條款一定要認真閱讀,了解透徹,避免在用車時給自己帶來麻煩。而在用車時也盡可能的遵照養護要求,畢竟,新能源車在某些方面還顯得有些“嬌貴”,這樣既是愛護自己的財產,也讓自己用車更省心,避免不必要的麻煩。
版權與免責聲明
爆品推薦
網友推薦新聞: